新闻报道导语范例及分析
2024-09-23
分享至

  

新闻报道导语范例及分析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现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交流。

  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1957年11月17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这★■“小中见大■◆”的功夫了得★★■■◆。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81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13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另起一段)昨天晚上★◆■★,该片宣传负责人恰克潘恩特说,这部拍摄费高达2200万美元的电视片是西方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一则导语,两个自然段★■■■,有声有色,有主有次,读起来方便■■◆★、自然、舒服■★◆★。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南方日报1986年3月8日发的一条报告会消息,导语就写得格外“热闹”:“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那一段时,就被6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

  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月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1982年10月14日,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今天◆★■◆◆,乒乓球赛新闻层出不穷,倒霉的不仅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黑色的星期四而永远留在记忆中。■■◆”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0510-81816658

sales@wxautowell.com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华路3号

© 2021 Autowell. 版权所有:无锡腾博官网诚信专业服务,腾博官网,腾博官方诚信唯一网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31717号-3